大家都知道寶寶剛出生會出現(xiàn)黃疸,寶寶面、頸部乃至鞏膜均可呈淺黃色,一般2-3天后便開始減退,一周左右大部分可全部褪去。若寶寶長時間的黃疸不褪,寶媽們就要引起重視,寶寶是不是有“蠶豆病”,若不引起注意予以處理可能發(fā)展為核黃疸,導致寶寶的大腦損害!
蠶豆病究竟有些什么表現(xiàn)呢?
除了上述寶寶剛出生時黃疸長時間不褪外,在日常生活中,寶寶如果在吃了蠶豆、刀豆及其制品、或者某些藥物后;穿了放過樟腦丸衣物后;野外在蠶豆開花的野外游玩后,忽然出現(xiàn)的黃疸(皮膚、眼睛鞏膜呈淺黃色)、小便呈醬油色、發(fā)熱腹痛、嘔吐等急性溶血反應,應考慮是否存在“蠶豆病”。
另外除了這些急性癥狀外,還有一些寶寶表現(xiàn)為不明原因的慢性貧血,肝脾腫大,在排除其它貧血原因后也可考慮“蠶豆病”。
得了蠶豆病,臨床癥狀輕重不一,可表現(xiàn)僅有頭痛、四肢疼痛、惡心、嘔吐等消化道癥狀,粘膜蒼白而無血紅蛋白尿。也可表現(xiàn)除上述癥狀外,有短時期的血紅蛋白尿和輕度貧血,常1周內恢復。表現(xiàn)重型的患者,起病急,極度衰竭,面色蒼白,明顯黃疸,尿少,有血紅蛋白尿,常伴有嘔吐與腹瀉。爆發(fā)性患者,出現(xiàn)高熱,深度昏迷,驚厥,若處理不當可危及生命。
那么究竟什么是蠶豆病呢?
蠶豆病是一種常見由于葡萄糖-6-磷酸脫氫酶(G6PD)缺乏的遺傳性疾病,學名葡萄糖-6-磷酸脫氫酶缺乏癥,該酶缺乏導致紅細胞不能抵抗氧化損傷而遭到破壞,引起溶血造成疾病。蠶豆病是一種遺傳性疾病,其屬X染色體連鎖不完全顯性伴性遺傳,致病基因屬于X染色長臂2區(qū)8帶,男女均可患病。全世界約2億人罹患此病,我國兩廣地區(qū)較為多見,但隨著最交通發(fā)達,南北通婚現(xiàn)象增多,其它地區(qū)發(fā)病率逐年增高。2017年在本院篩查的寶寶中,將近每700個寶寶中便有一個確診“蠶豆病”。
怎樣預防和治療呢?
積極開展新生兒疾病篩查
常規(guī)進行新生兒疾病篩查是預防蠶豆病的主要方法,若新生兒疾病篩查提示G-6-PD缺乏篩查陽性者,建議盡快回到出生醫(yī)院醫(yī)院進行復查,復查仍為陽性者,建議來我院進行G-6-PD活性檢測明確有無該項疾病。
蠶豆病是一種遺傳性疾病,目前無法避免獲得該疾病,但是寶寶們即使存在這種疾病,寶媽也不用擔心,因為只要注意以下攜帶卡上內容,寶寶依舊能健康成長。
蠶豆病患者攜帶卡
1.禁食蠶豆、刀豆或其加工制品,避免在蠶豆開花、結果或收獲的季節(jié)去蠶豆地。
2.禁止使用含萘的樟腦丸放入衣柜驅蟲。
3.慎重使用藥物:乙酰苯胺、二氨二苯砜、呋喃西林、呋喃唑酮、格列本脲、指甲花醌、亞硝酸異丁酯、亞甲藍、尼立達唑、呋喃妥因、苯妥英鈉、非那吡啶苯肼、伯氨奎、磺胺醋酰、磺胺、磺胺嘧啶、噻唑砜、三硝基甲苯、尿酸氧化酶、氯霉素、催產(chǎn)素。
4.安全劑量使用藥物:對乙?;?、非那西汀、阿司匹林、氨基比林、安他唑啉、安替比林、維生素C、安坦、氯霉素、白樂君、氯喹、秋水仙素、苯海拉明、異煙肼、左旋多巴、甲基萘醌、亞硫酸氫鈉、對氨基苯甲酸、氨基水楊酸、保泰松、苯妥英鈉、丙磺舒、鹽酸普魯卡因、胺乙胺嘧、磺胺脒、磺胺甲基嘧啶、磺胺甲惡唑、磺胺甲氧嗪、磺胺乙酰異惡唑、塞洛芬酸、甲氧芐氨嘧啶、吡芐明、消心痛、水溶性維生素K。
5.避免服用或外用接觸中藥:薄荷、樟腦、萘酚、川蓮、牛黃粉、珍珠粉、臘梅花、熊膽、開口茶、七厘散、嬰兒素、牛黃解毒丸。
6.感染性誘因:病毒性肝炎,流感,肺炎,傷寒,腮腺炎等。
7.凡感染后或接觸/服用以上食物、藥物數(shù)小時或數(shù)天內,出現(xiàn)發(fā)熱、腹痛、嘔吐、面黃或蒼白、尿呈黃褐色或暗紅色等癥狀,屬急性溶血反應,應立即到醫(yī)院急診科就診。
![]() ![]() ![]() ![]() |
版權所有:常德市婦幼保健院 網(wǎng)站備案:湘ICP備20012149號-1
主辦單位:常德市婦幼保健院 技術支持:常德市數(shù)據(jù)局(常德市行政審批服務局)
醫(yī)院地址: 湖南省常德市洞庭大道1058號 聯(lián)系我們:0736-7717360